TOP
|
[ 录入者:人生如梦 | 时间:2010-08-20 10:41:48
| 作者:张成林 | 来源:
| 浏览:2635次 ] |
友情链接:
笔墨作为中国书画艺术的语言形式.历经千年延续发展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笔墨技法在中国书画界及评论界是耳熟能详的,谈及者颇多.这是因为习画者必过此关之故。大凡书画名家.对笔墨技法都有很深的研究.或者说很有体会.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了个人的面貌和独到的见解.已独创了。自家功夫”。 一、关于笔墨技法 笔墨在中国书画艺术中具有广泛的含义.但就技法层面讲.笔墨相依而生,笔是通过墨而迹化彰显出来的。墨是依赖笔而付诸生命和活力的.在运用中二者不能分开。其技法亦是如此。理论上.技是技,法是法。技者.技巧、技能、技术、绝技。本领是也。法者,方法、法度、标准、规律是也。法是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技是在掌握了方法、门路和程序的基础上通过刻苦训练而获得的。不是光说不练的产物。是非下一番苦工不可的。技巧的得来是练能获技。熟能生巧。故此,后学者不要只见名家大笔一挥惊世骇俗,不知背后寒来暑往废画三千;只羡慕人家说古论今引经据典.不想人家是在床前灯下的废寝忘食寒窗苦读。 二、笔法 何谓笔法?顾名思义即用笔之法。从简单层面上讲。它包括落笔、行笔和收笔。就是说,要充分利用笔毫柔软而富有弹性之功能,运锋铺毫使首尾得以相顾、上下得以贯通、起收得以畅达。笔毫在顺逆相交、疾涩相盼、轻重相间的情况下能够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此即用笔之法。理解并掌握用笔之法是进入书画艺术殿堂之门径.亦是直接影响书函艺术成就高下的重要因素。敏此。古今书画家多强调笔法的重要性。并且他们本人在笔法上都有扎实的功夫和精湛的技艺。 笔法从表象上可归纳出三十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从笔锋上讲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顺锋、逆锋、裹锋、散锋、滚锋、揉锋等;从笔的提按上讲有点笔、虱笔、顿笔、挫笔、驻笔、簇笔、剔笔、斫笔、掉笔等:从笔的形态方向速度上讲有方笔、圆笔、掠笔、颤笔、转笔、折笔、皴笔、擦笔、撇笔等等。这些笔法是由于运笔的方向、力度、速度的变化以及笔中含墨量的多少等综合因素所产生的终极效果。练习单一效果并不难,只要你掌握要领.多加习练.即可获得。 三、墨法 何为墨法,即用墨之法。从简单的层面上讲.就是要充分利用墨自身的特性,通过笔的调试.水的晕化,纸的渲染.达到淋漓酣畅、干湿得体、墨韵混熔、迹化神现的目的,此即用墨之法。如果说笔法是进入艺术殿堂的门径.那么墨法就是进入书画艺术殿堂的敲门砖.同时更是构筑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凡古今有成就的书画家都是笔精墨妙、法而不群、独树一帜的典范。 古代早有“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运墨五色具”及“五墨”“六彩”等说法。墨法与笔法一样从表象上可归纳出许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从墨中含水量的多少可分为焦、浓、重、淡、清:从画笔载墨量的多少可分为淋、漓、润、涸、枯;从墨质上可分为新、宿、退、埃、腐:从用笔上可分为词、蘸、破、晕、积;从用水上可分为碰、撞、冲、烘、染等;从其他技法上则更多:如喷、洒、弹、淋、洗等等。这些表现效果的产生是通过墨的含水量、笔的载墨量、墨本身的特质,再加上用笔用水调蘸积染等综合运用的结果。墨法与笔法相比而言,套路名称似乎少了些,但无形无度的东西却多了起来。看似易实则难。正是由于墨法中用水用墨很难用比较精当的语言和确切的数字表述出来.这也就更增加了墨法习练的难度。所以想熟练的掌握墨法.就必须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积累经验。把无形化为有形。把无度变为有度。墨的变化效果无穷无尽,如梦如幻,气象万千.但它是人为的.只要勤于习练.是可以掌控的。 四、笔墨关系 谈笔墨,人们习惯把它分开说.这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容易使人理解之故.其实在运用过程中.笔法与墨法是很难分开的.就笔而言。是通过墨得以彰显迹化的.笔是因为有了墨才能展现它的各种不同姿态变化.墨的痕迹即是笔的表象,也就是说没有墨附着于笔.就笔自身而言.是不能留痕遗迹的,笔只能通过墨来体现它的价值。就墨而育,它是依赖于笔而付诸生命和活力的.没有笔作支撑.它只是一滩扶不上墙的泥巴,墨因笔而成形.也因笔而得其形骸,是笔赋予它活力与风采。笔为墨之体。墨为笔之用。二者互为关联.缺一不可。无笔难以言墨,无墨亦何以谈笔?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笔墨之妙,全以笔出”。中国书画强词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情至深处。笔亦是墨.墨亦是笔。笔墨在中国书画艺术中变成了生动鲜活、不可分割的生命载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