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TOP

论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及意义
[ 录入者:烟雨天涯 | 时间:2010-12-16 15:42:28 | 作者:谭湘华 | 来源: | 浏览:2042次 ]

摘要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林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特有的艺术瑰宝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书法艺术有它自己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书法艺术萌生于汉字历史的早期,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汉方块文字的定型、成熟紧紧交织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书法的历史与汉字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千百年来,书法以它独具的艺术魁力,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增添了几缕神奇的色彩.
I关键词】文字书写书法艺术民族文化艺术瑰宝陶冶性情
   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汉文字的产生时期。大体说来,每个进入文明时代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但人们一般仅是将文字的运用停留在书写阶段。只有中国的汉字书法,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发展,才最终形成为一门艺术。
    要弄清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首先得了解汉文字的产生。而考究汉文字的起始,我们总是溯源于原始的图象文字o(说文.篆法百韵歌诀.六书源流歌拍:“艾画既肇兴,苞符泄其秘}f11”是说文字起源于上古的艾卦象画。其实,原始的艾卦象画等图象文字只是一些简单的意象符号,不能称之为真正文字。所以探讨
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现代的学者们大多从殷墟甲骨文谈起因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只有到产生殷墟甲骨文.文字才不但在内客上发展至缀字成句、联句成篇,而且从外在看已经呈现出了字的形体美。
    十九世纪末期.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商代故都遗址.发掘出许多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它是殷商王盘庚迁都后,直到殷亡的二百七十多年时间里,殷王室占卜记事的卜辞。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字口因为汉字是以象形为本源的文字,所以这些甲骨文中就有许多象形字。古人虽然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可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却已绝非是简单的图画。
    举例来说,汉字的立字和化字,甲骨文作。大”和‘。宁d},表面看去象形意味很浓厚。其实却体现了立宇和化字作为独立性文字的内涵和外延。它是我们古人对外在客观事物特征的一种概括性认识一种经过理性思考过滤后的独到表述.因而绝非仅仅是对人类的某个特定动作或某种存在姿态的简单刻画厂再比如山字
和水字,甲骨文作·山’和“浓”.象形意味更明显,但它们也并非是对自然界山水的写实性描幕,而是包含着古人对自然山水外形的抽象模拟和对其客观性质的动态感知二山是有峰高耸的.水是柔和流动的。这就足以说明,甲骨文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已经具备了汉字点画结构中均衡、对称、稳定等带有普遍性规律的特点.是 一种已然形成体系的古文字了。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说正是甲骨文字使  中国汉字的结构.从原来只是作为表现客观事  物的单纯的意象符号,渐渐发展形成了含有艺一术造型因素的形体。显然,这为以后文字书写一升华为书法艺术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
      书法艺术的形式表达,主要体现在三个  方面:
      一是笔的使用,也就是笔的选择和确定。
  使用什么样的写字工具,对能否由书写上升为  书法关系重大,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图象符号  的产生。二是对文字的处理,即如何使用笔。这  就包括要考虑字形结构的笔画安排,如字的上  下、大小、长短、高低、宾主、疏密等;以及写字时  的运笔方法,如笔的按提、收拓、起落、断连、轻  重、疾涩等。第三就是章法布局。即把握全篇中  字与字、行与行、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在书法艺  术的起源阶段.这三方面中的前两个因素,尤  其显得特别重要。
    .我们首先来了解笔的确定。甲骨文中绝  大多数是刻的.也有极少数是用墨或漆写的.
  还有一些是刻好以后再填以朱砂的。由此可  见,殷商时代的书写用具.除刻字刀之外,还应  有类似于毛笔一样的工具。甲骨文中的“幸”  (幸,古笔字。)字就证明了这一点。笔的繁体字  “擎”,以竹为毛管,是幸的后起字。因为这个  字,我们至少可以认识到,殷人可能已经在使  用有软锋的笔。f21
      毛笔的笔端用兽毛做成,写起字来能曲  能直、能粗能细,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是书写  工具向前发展的一大进步。写字在古代称作  “书”,东汉许侧说文解字,序坛:“书者,如  也。[3』”意思是说写字,就要如人们对客观事  物所认识和理解的那样去写。古人常说书写时  点如崩石,顿如山安,导如泉注,这些形象的比  喻,表达了人们可以利用富有弹性的毛笔,写  出粗细顿挫变化有形的笔画,从而激发起观赏  者无尽的艺术联想。正是因为毛笔具备有这样  的神奇功能,所以它才能成为书写者展露心  声、传达性情、抒发美感的得力工具。可以这样说,毛笔是书法艺术得以产生的重要的物质因
素。
    其次再看字形结构的笔画安排和书写时的运笔方法。这自然要引出书法艺术的另一个重要源头一一金文。因为现代学者基本上大都认同,了解中国文字和书法艺术起始的两个主要来源是:甲骨文和金文。
    依循序在此先说甲骨文的结体(即字形结构)。从笔法来看,甲骨文刀刻的多用方折笔,它使文字显得瘦劲挺拔;而笔写的以用圆笔居多,字体大都肥壮浑厚。在殷商迁都两百多年时间内的前后期,甲骨文表现出显然不同的风格。前期纯系自然状态,字体大小错落,随便不拘。后期则渐渐地趋向分段方正,排行匀齐,每
个字也大小匀等,端正严整。这表明后期甲骨文已经开始注意字的修饰和美化了。这时的书法艺术虽然还处于萌芽时期,但一块块写刻有卜辞的甲骨—如我们一般都能剖卜辞通接支等书籍中看到的许多卜辞拓片.可以说是颇为精美的书法作品了。
    再说金文。金文的出现是在殷商奴隶制鼎盛期的青铜时代。当时的奴隶主贵族为了享乐,更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力地位,让人铸造了很多青铜器。上面铭刻的文字叫钟鼎文,又叫金文(古人把铜叫金)。殷商时的青铜器,大多是没有铭文的,即使有一般也只是若干个字;商代以后铭文才较长。周代的青铜器.在占卜使
用的甲骨文字退出历史舞台后,一开始就有长篇铭文出现。商末及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形制厚重,镂文深沉,铭文的字体凝重,行笔方整,有竖行而无横行,与殷代的甲骨文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一时期的铭文文字笔法,麒令彝》、《大盂鼎》为代表。至西周盛世及后期,青铜器的制作愈益精美,金文也更趋成熟。号称青铜
重器粼留鼎》.K季子白盘》、《散氏盘》、《毛公鼎羚,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4]。其铭文书法的特点是变行笔的方整为圆匀,结体更紧密、平正、稳定。而且,已经具有了清晰的章法布局意识:全篇纵有行,横有距。正是这些特点,比较完整地构成了书法艺术中用笔、结体、章法的初步格局。
    还有,除了甲骨文和金文,东周时出现的科斗文、鸟虫文、石鼓文等文字.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真正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在此一并论及。
    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割据,战乱不已。但却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汉文化空前繁盛的局面:哲人辈出,学术思想活跃.文学艺术领域繁荣昌盛。这些也极大地促使当时青铜器的形制、花纹和铭文都产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南方的吴、越、楚诸国,铭文字体有的加以圆点,有的故作波折,有的把宇形装饰成象鸟虫
一样的花纹。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些字体的形状将之称为科斗文、鸟虫书,并统称除秦以外的六国文字为古文。这些变化表明,人们已经开始白学助堂握.着音如;}用羊仆文字的基本要

1.jpg

少数人。春秋末叶,私学兴起,懂得文字并能书写的人也多了起来。先秦时期虽然还没有形成书学,但不难看出:经过从殷墟甲骨文、商周青铜器铭文、到石鼓文地逐渐演进,古代汉字书写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的积累.终于萌生了书法这门艺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遗留下来的那些甲骨金石刻文,斑驳陆离.古意盎然,完全可以算是早期的书法珍品了。
    以上我们用非常概括性的论述.粗线条的讨论了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起源及意义。总的说来,中国的书法艺术,差不多是伴随着中国文字共生的。而当汉文字形体在魏晋楷书出现之后,基本没什么变化的情况下,时至今日,书法艺术仍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不少神奇
的色彩,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书法艺术家。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是世界艺术宝藏中一颗珍奇无比的宝石。现在,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化形式,书法艺术在丰富和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性情,培养人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等方面产生着巨大的作用。我相信。今后它还将在提高全民族文化,加强民族
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产生更加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打印繁体】【】【】 【】【】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浅论杨宾的书法思想 [下一篇]书法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文化生成论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招聘精英 | 网站律师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