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算来,自己学习书法断断续续已经有十多个年头,其中弯路可以说是没少走,甘苦自知,总结起来更多的是教训。对于如何学好书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想法,但现在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时刻冲击着我的胸膛,那就是一定要沉下心来、再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临帖。学习书法的方法(不是目的)很多,但最根本最有效最可靠的办法还是不断地临帖,从古人那里吸取丰富的养分,进而为我所用。离开这一点,一切高深的理论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漂亮的肥皂泡、虚幻的空中楼阁。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自己也并不怎么临帖,成天求新求变,自我感觉良好地“创作”了不少“佳作”,但事后重新翻读,则常有恨地无缝之感,为当年的浅薄与无知羞愧不已。《中国钢笔书法》杂志能将《古帖新临》作为其重点栏目加以推出且长期坚持,可谓是用心良苦。
古代碑帖浩如烟海,在具体临习中,应当有所选择。我的做法是主要选择一些自己喜欢又为大家所公认的名帖临习,同时偶尔辅以临习一些虽然自己并不怎么喜欢但世人公认的碑帖,以求丰富自我。对于米芾行书我素来较为偏爱,下面谈谈对其《酋溪诗帖》的临习。
米芾,初名敝,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外史等,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诗文书画皆能,尤以书法名世。其书法直追魏晋,潇洒自如,风神兼备,行笔迅捷遒劲,自称“刷字”。苏轼曾评其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苔溪诗帖》为其旅居无锡应湖州太守林子中之邀,即将赴湖州临行前所书,是他中期代表作品之一。米芾当年三十八岁,正值年富力强,创作欲望强烈,已逐步从“集古字”中解放出来,渐人“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的佳境。《吴氏书画记》评《苔溪诗帖》:“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仿颜鲁公作书者。绝无雄心霸气,为老米超格妙书。”历代书家多把此帖作为学习米芾书法的最佳范本之一。
|